参考了煮江品茶前辈的MRP示例后,觉得该示例很科学,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显示最后一个工序,例如,我有一个物料,是拿去电镀,然后就是产成品了,由于其间不用加物料图号名称,故,不能增加此工序下去,于是,就想了一个很笨的方法加一个下一工艺(工序)名称,来显示出来,以后做MRP计划时,也要通过工序来作为条件计划,不知这样是不是很傻,可不可行的呢?可能一个产品有两种购成方式,例如一部份物料直接外购,直接外购的这类物料在本工厂也生产的,于是就做了方案的选择.
思路基本正确,注意只是基本。
BOM关注的不是工艺的流程,而是产成品或半成品由那些组件来组成。这是两个角度,不过这两个角度有时会在某些观察点上有相类似的地方,而使人的思维产生一些紊乱。你现在的处理恰好反映了这种思维上的紊乱。
一个成品由若干原材料和半成品组成,那么这些组件都需要有独立的能标识其唯一性的字段来表示,比如ID、图号、编号、名称等,同理半成品也是如此。如果半成品经过一些工艺或工序而不改变其唯一标识的话,说明这些工艺和工序对于BOM来说并不重要。如果半成品在经过某些工艺或工序后改变了其唯一标识,则说明改变前后的半成品数据对BOM来说很重要。
由此可以看出,BOM的管理与工艺流程的管理是有联系而不完全相同的两组或两类数据,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采用数据库管理前后,管理习惯和管理方法是会发生变化的。手工作业阶段可能用一个标识来表示若干阶段的半成品就足够了,但在数据库管理时就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不同阶段的半成品用不同的标识来反映。
综上所述,半成品的两个工艺阶段,如果对BOM计算有影响的话,应该对这两个不同阶段的半成品分别做标识(比如命名为不同的图号)。如果对BOM计算没什么影响的话,就不必理会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在工艺管理的某些数据处理上去反映它们处理前后的秩序和变化即可。
综上所述,半成品的两个工艺阶段,如果对BOM计算有影响的话,应该对这两个不同阶段的半成品分别做标识(比如命名为不同的图号)
是对BOM的计算有影响的,对于物料的数量需求没有计算方面的影响,只是,对发外加工的计划有影响,但是,这种发外情况,占产值的70%,故另外一笔笔抄回下委外加单,将会造成很大工作量!由于,最后工艺是最终产品,不是两个半成品,故,感觉不能设计多一个图
号上去~~,否则就会一个物料两个图号了!或许,我一直执著BOM是万能的!全部兼顾及反映出来了!
总记录:2篇 页次:1/1 9 1 :